精神健康基金會

優築生命系列講座特別強調現代人長期忽視的「心腦」觀點,並主張從「築心」和「築腦」開始,讓每個人能自覺保養頭腦的重要,以悠然的態度面對人生中種種酸甜苦辣澀的經,建構生命旅程的豐富素材,進而追求精彩生活的厚實度與幸福感,即優築生命的意涵。

近期講座消息

精彩活動回顧

【優築生命教室講座】精神病人的生活日常 從疾病到復元

復元是一個過程,透過練習是個人能能夠增進自己的健康與安適感,過著自主的生活,努力發揮自計的潛力。李亭儀職能治療師以以「個人–環境–職能模式(PEO Model)」為架構,融合他的實務經驗,講述精神病人從疾病復元的過程…

壓力一定會造成大腦的影響嗎?
研究顯示,壓力對大腦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和日常功能產生負面的影響,包含工作、課業、經濟和人際關係,甚至伴隨焦慮、憂鬱…

學術研究指出正念減壓的練習在情緒、身心健康、生活品質等層面上都有顯著的正向效益,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並且在面對壓力和挑戰時更加從容。

一個人時時面臨精神困擾的陷阱,若不能及時警覺、及時充沛腦力,就可能與精神困擾很近喔。
胡海國醫師/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世事難料,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該如何準備?
胡海國醫師/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會老的除了身邊的人,還有自己;練習面對身邊變老的人,練習面對變老的自己。楊于萱心理師/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人一定會有獨處的時候,通勤、吃喝拉撒、呼吸都是一個人的事;但當你想說話、想求助,卻沒有回應的時候,那樣應該就可以說是孤寂了。避免孤寂、討拍、取暖無門,你需要維持人際互動。

溝通不是單方面進行的,暴力也不會是單方面形成的;網路時代,言語的暴力越發頻繁,甚至影響你與周遭人的溝通方式。

生活中遭遇困難、煩惱的時候,向人求助得不到回應就是孤寂嗎?還是你以為你在求助,對方卻不覺得?當你放棄求助之時,就是孤寂傷腦的開始…

孩子的行為難以管教?不知道孩子在想甚麼?怎麼引導孩子表達?怎麼和孩子一起學習抒發情緒?聽故事之虞,孩子在聽的過程中有甚麼反應?…

過去20年講了好多疾病,今年講了一些日常生活。2021年,朝著如何維持我們精神穩定的日常邁進。精神狀態只是一種大腦功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