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操練】如何有態度地因應職場人際困境?/許家綺 臨床心理師

如何有態度地因應職場人際困境?

心理師傳授你活出自己的態度
五種常見的職場人際情境,心理學和腦科學怎麼解?

文/許家綺臨床心理師/衛福部八里療養院 臨床心理師

在職場,人們最感煩心的往往不是工作內容本身,而是人際互動所延伸出的困擾。然而任何與人有關的事就與心理學有關,讓我們從心理學觀點來討論職場上的人際應對之道吧。

何謂有態度?每個人因自身性格、學經歷、成長背景、心理特質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不同,面對同一件事情,有些人備感壓力,不知如何處理,有些人倒不以為意;對事情的看法不同沒有對錯,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處理方式,取得平衡也就是所謂「有自己的態度」。

從以下常見情境中你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態度:

職場中常見的人際困境

 

閒聊篇

當大家在討論辦公室八卦時,該不該加入?若有人邀請你表態時該如何回應?

每個人對同事的人際距離有不同看法,而面對八卦閒聊,原則上可以適度地傾聽支持,但理解對方的言論不一定表示全盤認同,保有自身判斷的能力,勿不理性地附和或跟隨造謠。

 

溝通篇

職場中與同事、下屬及主管如何相處?你可能同時擁有多重身分,該如何與對方溝通?

原則是先溫暖表達同理,試著站在對方立場著想,再進入議題的討論,訂立相同的目標,減少紛爭或負面情緒的產生;勿製造對立,勿偏袒任何一方或明顯地表態,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有時候情緒過去了,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團隊中若有衝突應儘速處理,以免積怨許久而難以化解,讓大家盡速回歸工作崗位上。

 

衝突篇

同事之間發生對立爭執的情況,該不該選邊站?

在思考這些問題前,一樣要先釐清自身對於這份工作的心態,希望從中獲得什麼?什麼對你來說是重要的價值?人際關係在工作裡是什麼層面?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有些人看中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意義感,也可能把賺錢或廣闊交友視為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釐清自己在工作上的期待,而非被人際情境或情緒給牽著走。職場上可以有戰友、也可以相互競爭,但別忘了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

 

拒絕篇

如何拒絕要求?下班後群組傳的LINE要不要回?下班後的聚會該不該參加?

同樣也請考慮看待工作的立場,這個要求是合理的嗎?除了考量短期內,也要長遠看待收穫的可能性,試著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時間點去看待這些問題;釐清心中的想法後,了解面臨的風險,並試著同理對方的感受,再溫和而堅定地向對方表達你的立場;下班後的LINE是否及時給予回應,可參考急診檢傷分類原則,哪些訊息是現在非回不可的嗎?哪些訊息是非你回不可的嗎?放過自己也能讓對方好好享有下班後的時間。

 

工作與家庭篇

工作與家庭哪個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有自己的時間,夾在自身多重的角色之間喘不過氣來,卻忘了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做好「自己」,擁有專屬於你的時間,當角色之間的樞紐才能從中取得平衡。

除了上述常見情境,以下分享一些心理學上的運用。

 

有衝動想怒嗆同事、衝進去對老闆拍桌時,腦中一團混亂,還可以有什麼選擇?

先試著暫停一切思緒,深呼吸,離開當下的環境,找可以一個人獨處的地方,到茶水間泡杯咖啡或是到洗手間洗個臉。

試著運用以下的正念減壓技巧,來提升自我覺察,讓自己能夠想一想再作出反應,避免被一時衝動的情緒所牽引,而失去平常應有的判斷能力。

正念減壓的起源是,我們常一邊煩心過往,又一邊規劃未來,而我們所能掌握的最重要的「現在」呢?卻常被忽略,從眼前一點一滴消失而不自知。藉由平靜、不加批判的覺知,直接觀察每一刻的身心過程,當你看到生命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負面感受就會減少,而且更加平衡地去接受各種層面的感受──無論是快樂、悲傷、憤怒。

大腦本身具有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心可以不斷改變大腦,轉化我們固有的能力。正念讓人清楚看見感受,了解自己如何受到影響,便可以更有技巧地回應和保持內心安定。


如何進行正念練習呢?

首先,隨意找個地方坐下,將姿勢調整到覺得舒服自在,雙手自然地擺放,輕輕閉上眼睛。

花些時間靜下來。覺知身體上感覺呼吸最明顯的部位,任何地方皆可以。

保持正常而自然地吸氣,對呼吸保持覺知,持續吸氣與呼氣。

沒有必要做任何事或設想任何目標,不加批判,注意呼吸如潮水般地潮起潮落。我們沒有地方要去,就待在此刻,注意呼吸。

專注力可能會從呼吸當中跑走,沒關係,只要知道剛才跑到哪裡去了,再溫柔地把注意力拉回來就好。自然呼吸,不要刻意操控,只要知道呼吸來來去去。

試著真實並深刻地體驗當下。

 

客製化的腦波訓練

也許有人會覺得自我控制能力不佳?難以靜下心來獨自進行練習,或許可以試著靠電腦跟儀器的輔助,以神經回饋(NeuroFeedback)對大腦進行訓練。

大腦本身具有可塑性,只是平常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腦波,若可以覺察則可以試著控制它。

若能控制腦波型態,則能夠調整自己的心智狀態,增加對腦波狀態的覺察及控制,以穩定情緒與提升大腦功能表現,才能不被情緒給牽著走,發揮應有的腦力水準,做出適切判斷或甚至是超乎平常的功能表現。

神經回饋的原理是以欲訓練的腦區以及大腦功能設計介入策略。透過不同的腦波參數設定,可使人練習維持在冷靜、放鬆且專注的心理狀態,提升注意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促進表現。

找到在職場上自己的態度了嗎?
我們之所以會對職場上的人際關係感到煩心,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的想法、情緒,甚至內心深處的需求,所以反覆思考該怎麼處理、擔心可能招致的後果,處理後又心煩不知道做得好不好,以致於心力交瘁,這是一種生理、心理、社會皆無法取得平衡的狀態而產生的壓力。

若能夠靜心覺察自己內心的狀態,找到在職場上自己的態度,跳脫自身與人際困境的直接關係,則可以不被人際困境給勒索,讓自己決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許家綺
現任:衛福部八里療養院 臨床心理師。曾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精神科 臨床心理師、法務部矯正署高雄監獄 教化科正念人文教育課程講師、新店戒治所戒癮治療心理師。國立成功大學 行為醫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本文章同時刊登於2019年張老師月刊七月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