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操練】大腦與記憶

文/楊凱捷.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專案企劃

 「遺忘」在生活各種情境中都會出現,例如:記得電影中的主角有演過其他戲劇,卻無法說出是哪一部;考前複習明明有看到的內容,考試時卻想不起來;帳單忘了繳;站起來卻忘記要拿什麼東西……
以上情境看似都是「忘記」,其實是「沒記住」的兩種類型:一種是「沒想到要記」,另一種是「沒有記好」。前者表示對自己有相當自信,這點程度的事情,不用記,自然就會記得去做了。後者表示知道很重要,卻沒有在當時想起來。然而,在探討這兩種「沒記住」前,首先要先理解什麼是「記住」。
記憶,是來自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各式資訊,經過你重複地利用它而能夠保存在大腦之中,讓你在想使用的時候想起來。先藉由注意力篩選目前接觸到的訊息,然後將可能用得到的資訊蒐集到工作記憶中,並與目前事件一起處理,資訊就會進入短期記憶,這個步驟稱為複習;當資訊與事件結合後,若與事件過去的經驗/記憶結合,則能夠進入長期記憶,這個步驟稱為精緻化。
以腦神經的角度來看,神經元受到外在資訊的刺激,傳遞了一個訊號進入大腦(視神經到枕葉);這個訊號與工作記憶中的目前事件一起處理,此時訊號被延伸傳遞到處理事件的相關神經元(枕葉到額葉);從枕葉到額葉的路徑上若經過顳葉或中腦,則會連帶觸發過去記憶的神經元,新舊結合產生新的路徑,這就是記憶。
記憶不只是一個知識的儲存庫而已,它是一個有組織的推論系統,在需要時提供我們相關的知識;並將新知識和過去知識做結合,幫助我們理解新知識。了解大腦運作的方式,我們可以藉由主動去處理、了解訊息的意義來增強記憶。
精神健康基金會二十幾年來為了倡導以腦科學知識為基礎的精神健康概念,由多位腦科學、認知神經心理及精神醫學等專家共同策畫,辦理以腦與生活為主題的「腦的美麗境界」腦科學教育巡迴展,深入各級校園以及社區,期能將深奧的腦科學知識轉化成一般民眾容易吸收和理解的形式,以更貼近生活的主題逐步引導民眾更加認識、體驗大腦功能。如您對於基礎腦科學有興趣、對推廣教育有熱忱,歡迎參與導覽志工培訓,加入我們成為「腦的美麗境界展」推動的一份子。(活動詳情請見七版)

部分內文曾刊載於《張老師月刊》2019年12月號第504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