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操練】要瘦也要動:維持大腦煞車力的關鍵_王俊智教授、張育愷教授

要瘦也要動:維持大腦煞車力的關鍵

文/王俊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
張育愷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格林斯堡校區健身與競技運動科學系博士
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

生活需要執行的目標處處皆是,你的自制力還足夠嗎?
根據實驗,維持標準體重與高心肺適能皆有助於保養大腦煞車。

大腦的剎車功能在學術上稱為抑制功能(Inhibition),其為執行功能的一種,指的是個體可抑制環境中不必要的訊息,並專注於需要執行目標的能力。大腦剎車功能如同汽車的剎車一樣重要,汽車的剎車功能不佳,會造成汽車失控,而大腦的剎車功能不佳,則會導致自己的行為難以掌控。你大腦的剎車功能還夠靈光嗎?當你在駕車時,是否曾因來不及踩剎車,而闖紅燈呢?愛吃甜食與炸雞的你,看到這些食物,是否曾控制不了自己的手,一塊接一塊地塞進嘴裡呢?甚至為何臨床上的成癮患者(如3C成癮、毒癮、酒癮患者)無法克制住對某些特定物品的誘惑?以上狀況皆代表大腦煞車已經不太靈光囉!

體重與心肺適能影響大腦剎車功能
過去研究證據指出個體的身體狀態,會影響大腦剎車功能與大腦神經活化狀態。例如:在體重相關的研究,發現肥胖者相對於正常體重者,大腦剎車功能與大腦神經活化程度較差。在心肺適能的研究,指出較高心肺適能相對較低心肺適能者,在大腦的煞車功能與大腦神經活化程度較佳。上述研究可知標準體重或高心肺適能者,會有較佳的大腦剎車功能與神經活化,然而「同時」擁有或「僅有」標準體重或較佳的心肺適能,是否對大腦能有額外的不同效果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張育愷教授與研究團隊宋岱芬於2016年探討該議題,並發表在《心理學前沿》。研究者依據身體質量指數(BMI)區分標準體重(BMI介於18.5~24.9 kg/m2)與肥胖(BMI大於 27 kg/m2),以及依據最大攝氧量區分高心肺適能(最大攝氧量大於48.2 ml/kg/min)與低心肺適能(最大攝氧量小於40.2 ml/kg/min),將100位符合以上條件之年輕人分成四個組別:標準體重高適能組、標準體重低適能組、肥胖高適能組,以及肥胖低適能組,其後進行大腦神經活化狀態檢測。
在行為方面發現,NH組之一般認知功能與NL組及OL組相較下,有較快的反應時間;OL之抑制功能與其他三組相較下,則反應時間最慢。在大腦神經活化方面(腦波P3成分),NH組的大腦活化程度與NL組及OL組相較下,有較多的神經活化。該結果代表同時擁有標準體重又有高體適能者有最佳的認知功能表現與大腦神經活化表現;反之肥胖者又低適能者則抑制功能最有危機性;有趣的是,若僅有標準體重或高心肺適能者,對於抑制相關執行功能亦有些正面效益

維持標準體重與心肺適能之常模
標準體重是多少比較合理呢?標準體重常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指標。身體質量指數指標的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告之標準體重範圍為:18.5 ≤ BMI<24.9 公斤/公尺2
心肺適能的評估方式之一為三分鐘登階,該測驗在登階完成後,會於三個時間點量測30秒的脈搏數,分別為登階後一、二、三分鐘。接著,將脈搏數套入公式,即可獲得數據:[運動持續時間×100/(三次脈搏數之總和)×2]
該指標依據性別與年齡區分為五個等級,詳見心肺耐力百分等級量表。(詳細測量可參閱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https://www.fitness.org.tw/measure06.php)

減重強肺,大腦剎車功能不會廢!
根據上面研究發現,維持標準體重或較佳心肺適能皆能夠有效提升大腦的剎車功能與大腦神經的活化,而同時擁有標準體重與較佳心肺適能則有最大化效果,因此建議可透過運動與飲食控制,維持標準體重與提升心肺適能。我們亦可以透過上述體重與心肺適能檢測指標進行自我身體狀態之監控,使我們更能有效地增進大腦功能,正所謂「減重強肺,大腦剎車功能不耍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