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操練】當我們同在一起

文/何玉娟.八里療養院蘆洲門診部社會工作師

 自110年4月開始,由新北精健學苑盧惠琴副執行長及八里療養院蘆洲門診部社工師共同擔任團體陪伴者(成長團體陪同者),在蘆洲門診舉辦了每個月一次的社區民眾成長團體,透過文章的閱讀,了解大腦的運作、覺知自己的腦力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大腦的保健之道;更重要的是在每次聚會中,藉由成員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擴展聽者生活的廣度,對分享的人而言,再次述說的過程則有助於個人經驗的整合,進而增加了生命的深度與厚度。團體中,存著許多智慧的話語、激勵人心及令人感動的故事…
黃大哥(化名)從出社會以來就從事製造業,日常生活規律,家庭生活和諧,當孩子大了獨立懂事,黃大哥和太太也逐漸老了。在黃大哥退休的前5年,發現太太健忘頻率增加,黃大哥以一起健檢的說法,勸了太太同意一起到神經內科檢查,卻反而發現自己有阿茲海默症的前兆,在震驚之餘,秉持者著一向實事求是的精神,沒有讓自己耽溺於焦慮怨嘆之中,反而蒐集了很多疾病相關的知識、延緩退化的方法,除了配合藥物治療,也報名許多社團活動,從書法、唱歌到運動課程,黃大哥笑說以前平日只專心工作,假日就看電視,不曾想過生活可以這麼多采多姿;退休以後,則擔任全職志工,黃大哥說當志工對自己而言不只是幫助別人,收穫更多的是自己;當黃大哥在志工群組發現這個成長團體後,馬上就報名了。這期間因為經歷了疫情的三級警戒改成視訊課程,黃大哥說為了上課所以硬著頭皮要學習新的新的軟體,但很開心地的表示自己很跟得上時代,黃大哥是開課以來的得到全勤獎的成員之一。
陳大姐(化名)的次子阿忠20歲出頭得了思覺失調症,在當年精神科治療不盛行的年代走了不少冤枉路,心裡存著怎樣都要救自己孩子的念頭,最後雖到了醫院就醫,卻要面對周圍異樣的眼光,加上阿忠缺乏病識感,不規律服藥導致症狀惡化反覆住院,其中的辛酸疲憊實在無法為外人道;30多個年頭過去,陳大姐因為保有樂觀正向的態度,願意接受家屬教育課程增加疾病、復健相關知識,同時也參加家屬團體得以彼此互相打氣支持;阿忠近10年住在康復之家有著穩定的工作,陳大姐雖然不缺錢,但卻要求阿忠要每個月給3000元孝親費,阿忠因對陳大姐有承諾及孝心,每次遇到困難也都能克服繼續堅持下去。陳大姐今年已經80幾歲了,她說很感恩一路走來很多人的扶持,人是互相地所以她持續每天都到家裡附近的公園教大家練養生氣功,也希望自己還能動的時候繼續當志工分享自己的故事。
固定的聚會陪伴,分享彼此生命的故事,相互扶持分擔心中的壓力,歡迎追求精神健康的您,一起加入我們的聚會。
(精神健康活動辦理資訊請見七版《活動看板》,或上臉書粉絲頁查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