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憂鬱 以傾聽打動人心【專訪韓德彥心理師】

e36dcf85e05b651c412c057b3b0e6bd5

高中時,韓德彥便立志助人,對文科有興趣的他,卻難敵一片「男生念理工才有出息」的觀念,因而選念理組;心理學,理科中最具「人文味」的助人科學,與韓德彥在夢想中相遇。

高中的國文老師,也是晚晴協會的創辦人施寄青女士對他啟發甚大,韓德彥回憶,施老師協助無數失婚婦女,卻因為沒有心理專業身份而發展受限,這個經驗,堅定了韓德彥成為專業心理師的志向。在施老師眼中,韓德彥具備念心理系的三個條件:「頭會思考、手會寫、口會說」,這一劑強心針,使他成為今天的「韓心理師」。

本身是心理學博士,出版過三本書,又常受邀於社區演講,韓心理師的確是個「頭會思考、手會寫、口會說」的助人工作者,不僅在醫院協助病患脫離疾病之苦,更積極從事心理衛生與精神健康推廣工作。近年來,精神健康基金會的美滿人生講座、精神健康論壇、精神健康嘉年華,都見得到他在台上妙語如珠,傳授正向、快樂的心法。

「人生海海,甘需要攏瞭解;有時仔清醒,有時青菜……」,講台上的韓心理師說唱俱佳,甚至帶著聽眾High起陳雷的〈歡喜就好〉。這讓人難以想像,講台下的現實人生,韓心理師其實也曾幾度苦於憂鬱……

他回憶,大三、大四時,因失戀而情緒陷入極度低落,當時的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況就是課本上所寫的憂鬱症(是日後回顧這段經歷才發現),然而讓他復原的關鍵,除了旁人的支持,還有廟裡的一支籤。

韓心理師說,那支籤上寫的狀況與他的現實吻合,提醒他事情不是自己的錯,不須太執著。此般「啟示」像是強而有力的後盾,讓他釋懷,進而康復。後來,他又因為投考博士班失利陷入憂鬱達五個月之久,直到入伍服役,因為每天操練運動,且一舉一動都必須配合軍中口令,「根本無法多想」,病況便自然好轉。

罹患憂鬱症固然須尋求專業協助,但韓心理師從自己兩次不藥而癒的經驗體會到,運動、旁人關懷或宗教支持,能迅速將自己抽離引發憂鬱的事件與想法,對於脫離憂鬱,都是強而有力的助力。韓心理師說,學術上的治療理論常常援引西方經驗,卻忽略與本土文化的契合性,甚至和我們生活脫節。他親身的經歷,使他更知道積極傾聽的重要—-唯有接納、體認個案現實的處境,才能協助個案從自己的生活、文化中,找到有力的支持力量,走向康復。

秉持「傾聽」的精神,在精神健康的推廣上,韓心理師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個案與聽眾的心聲,讓推廣工作「打動人心」,呼應人們生活。在已經出版的《心理療癒DIY》、《心輔特快車》、《憂鬱為何不就醫》等書中,韓心理師分別以電影、軍隊心輔、時事為題材,透過淺顯文字,提供實用的心靈處方箋,足見他用心良苦。

去年下半年,韓心理師從桃園榮民醫院精神科的臨床心理師,轉任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剛就任的一段時間,面對截然不同的行政、教學、研究等挑戰,韓心理師坦言「非常辛苦」。而今,對於這份教職,他已漸漸得心應手,「以前覺得當臨床心理師『就是一個工作』,現在透過教學,體會到的另一層意義是『經驗與智慧的傳承』」,韓心理師說。

e52511c4f54d5d5d293519d0b306bdd0

人生就是這樣,總有些陣痛時期,但也因此為生命帶來豐富之喜。韓心理師說:「如果你看過診間強迫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即便藥物都無法減緩症狀,卻仍積極努力想康復,就會更懂得惜福知足」。

「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知足常樂」,每每演講結尾,韓心理師總以這十二字箴言,搭配一尊彌勒佛照片,讓眾人會心一笑。的確,他不會告訴你人生沒有苦、不必苦,但他會跟你說,快樂的人生,可以用自己的心念去創造!

2 Comments

  1. 借分享

  2. 看完之後很感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