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5腦科學與精神健康講座Ⅱ】老化的大腦與心智改變與其對生活造成的可能影響

[演講精采回顧]
[2015腦科學與精神健康系列講座:從腦與心智科學揭開老化的奧祕]
第二場:老化的大腦與心智改變與其對生活造成的可能影響

精神健康基金會今年的「腦科學與精神健康系列講座-從腦與心智科學揭開老化的奧祕」,9/12進行到第二場次,這次我們邀請到任教於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致力於老人心理學研究的黃植懋老師,以心理學結合大腦科學,與大家分享「老化的大腦與心智改變與其對生活造成的可能影響」。001

不得不面對的老化浪潮

 老化對生活造成的影響這一議題對於當今社會相當重要,一來是因為台灣即將在明年出現老年人口數量首次超越小孩數量的人口結構轉折點,顯然高齡化已是擋不住的浪潮;二來是假若社會能對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變化有更多了解,那麼老年人自身就有可能對於自己的能力和特性有更適切的掌握,進而有機會建立更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此外,老年人周遭的親友們也有機會以更同理的態度與之相處,減少溝通不良或誤解的情況發生,創造更和諧共榮的社會。

002

生理退化回不去 認知衰退不一定

   年長者在各種感官、骨骼關節、泌尿系統方面都會產生明顯變化。例如,受到視覺受器減少的影響,60歲的視網膜受光量是20歲的三分之一,因此年長者在昏暗的環境移動時會特別容易發生危險。在聽覺方面,年長者對於聽覺刺激會變得比較不敏銳,尤其是高頻率的尖銳聲響。由此可見,居家環境的設計值得納入更多符合高齡者生理特性的考量,以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

老年的認知功能變化是多面向的,研究發現並非每一種能力都會走向衰退。從心理學對認知功能的分類來看,年長者的語言能力(特別是語言知識)是穩定維持的,像是詞彙知識會更加豐富淵博,這是生活經驗與生命智慧累積的證據。

然而,有一些能力則會隨年齡增長而衰退,例如,從接受訊息到動作反應的時間差會增長(反應速度變慢)、注意力也變得較無法集中、易受到無關訊息的影響(抑制力變差)、容易忘東忘西(記憶力變差)。這些變化使得年長者容易重複說同樣的事情、一心二用時更容易發生失誤,在開車或面對其他需要快速應變的緊急狀況時,比年輕人更具風險。

老化讓大腦更忙碌

現今的科學研究技術提供了觀察人類大腦神經的新興方式。透過磁共振造影技術發現,老化過程會伴隨大腦結構的改變,包括大腦灰質與白質體積的縮減、密度的減少、以及大腦皮質厚度變薄等,其中以前額葉(掌管執行與抑制功能)和海馬迴(掌管記憶功能)等區域體積減少的狀況最為明顯。另外,藉由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則可進一步觀察大腦對外在環境刺激的反應模式。研究發現,年長者在執行認知作業時,大腦活躍的程度比年輕人來得更強烈,這顯示年長者乃透過啟動額外的活化來進行補償,好讓功能得以維持。

003

乘著老化浪潮 活出樂齡人生

縱使高齡化浪潮會對社會與個人帶來全新考驗,黃老師也提醒大家不需過於悲觀。高齡人口快速增加雖然使得社會必須投入大量的醫療照顧與經濟安全社會成本,但反過來說,若善加運用年長者的生活經驗與人生智慧,也意味著社會可能獲得豐厚的累積與傳承。在個人方面,雖然老化無可避免,但是老年生活也不代表不能活得優質健康。研究發現,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多運動、地中海型飲食)、維持社會互動與參與、多動腦保持開放學習,均有助於提高老年生活的品質。

最後,黃老師提醒大家,每一種形式與價值的生命都應該受到肯定與尊重,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不應該被刻板印象限制住,所以應盡情享受與實踐屬於自己的高齡生活。(後記:黃老師風趣又親和的個人魅力,讓原本艱深的老人心理學知識變得平易近人,現場聽眾在活動結束後仍意猶未盡頻頻提問,儼然成為另一個小型座談會!)

004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