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聚焦,避免腦力過度負荷

brain-mind-logo-small
心智聚焦,避免腦力過度負荷
 臨床上有不少個案呈現過度焦慮、緊張、不安且併發憂鬱的現象。經瞭解後,通常是他們日常生活中關心的面向太多,每天活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面對很多事情」的狀態,擔心時間無法應付或處理不當而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進而對自我產生負面評價,引發憂鬱傾向。有位個案是四十多歲的婦女,每天睡不好,自覺容易緊張。晤談後發現,她的個性本來就比較急,每天忙東忙西的。

國中時到國外念書至畢業工作,是她人生中最愉快的日子。後來父母年邁,她於三十歲時回國,接下父親的店面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很有成就感。母親則參與很多社團活動,經常邀她一起投入。因生性活潑開朗,有很多朋友,任何邀約都來者不拒,幾乎每天行程滿檔。

後來父親健康出了狀況,投入很多心力照顧,卻沒有逐漸好轉,反而每況愈下。為此她幾乎每天一下班就到醫院陪父親,同時忙於參加許多公益活動、社交節目,結果店面生意只能交給經理人員處理。家庭也因此沒照顧到先生和小孩,抱持著愧疚與歉意。

門診時她表示常有失眠、焦慮、不安的症狀,全身痠痛,呼吸時不順暢,有時甚至心跳快到令她害怕。整體來看,她的生活條件優渥,事業成功、經濟無虞、家庭美滿,娘家父母及兄弟姐妹提供和樂溫暖的氛圍。然而,她卻無法如常人想像般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

從精神樂活觀點來看,她擁有良好個人及家庭條件,若能善用,有效經營事業、家庭與社會生活,就能幸福快樂。首要之務就是安排好各種社交、家庭生活與事業的輕重緩急與先後順序,根據每天可運用時間做適當安排,而非大小事情都同等看待,導致時間分配不當,腦力不夠,長期更造成心理、生理的過度負擔。

為確保精神樂活,需要抓住兩個原則,就是「有限腦力的範圍內」、「有限時間的允許下」,重新安排生活。從心腦操練觀點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一、在生活中規劃經營小家庭的時間。
每天、每周安排與丈夫聊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忙碌或遇到困難時,才能從家庭得到支持。溫暖的家庭才是經營事業、照顧父母等潛在的力量來源。

二、對父親的病情要有客觀的瞭解。 
父親年紀已大,患病有一定病程,或許無法期待奇蹟出現。因此,根據醫師客觀檢查治療,對病情發展抱持務實期待。著重在安排時間陪伴父親,表達做女兒的貼心、孝順,也讓他感到安心、欣慰。而非病情有起色,才算孝順。

三、思考母親期待的可行性。 
因母親個性外向,長期從事各類社會性活動,人脈多,自然容易答應別人請託。身為女兒,必須對伴隨母親而來的種種他人要求做出取捨,同時與母親商議,在可能範圍內執行「可行的善事」,就是行善,而非來者不拒。

四、進行心腦操練,讓生活更有節奏。
事情接踵而來,需要做足定氣靜的操練,緩和處於高度緊張的頭腦,休息以恢復腦力。別讓腦力長期過度負荷造成全身肌肉的高度緊張,與自律神經系統功能的過度反應。

五、臨睡前做些睡眠衛生工作。
每天要完成的事很多,易使個性緊張煩惱。睡前預留30至60分鐘,讓心境能夠放空,用紙、筆記錄當天完成的事,同時也把明天要做的事情適當規劃。使自己上床時感受今天的成就感,也安心掌握明天將進行的工作。

六、考慮適度地服用藥物。 
長期腦力過度負荷,引起的自律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是會習慣化的。治療早期若只透過足定氣靜的操練、生活時間重新安排,往往遠水救不了近火,就需要考慮短期抗焦慮及抗憂鬱藥物治療。當焦慮、憂鬱與自律神經症狀減緩以後,藥物劑量再逐漸減少,甚至停止服藥。

為了精神樂活的目的,平常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考慮腦力的可用程度,進行心智聚焦的安排。雖然每日生活事務繁雜,但仍要根據腦力可承受範圍,安排先後輕重緩急,才能發揮腦力,圓滿達成當天事項,獲得日常生活中的成就感。如果能在緊湊生活中,善用足定氣靜操練,讓腦力有彈性,不造成腦力的疲累,就是做好避免腦力過度負荷的基礎。如此應可保證精神樂活狀態,也是幸福快樂人生的起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