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幸福的彼端」看愛與關懷

最近有一部電影《幸福的彼端》(All Around Us)上映,這部片是由導演橋口亮輔執導,在描述人們如何在孤獨蕭索中尋找到溫暖,從中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在日本演出以來已贏得多項大獎。


電影中的男女主角金男和翔子,是社會上一對再普通不過的夫婦。翔子在一家小出版社擔任編輯,金男則擔任法庭畫家的工作。就在原本深深期待出世的女嬰不幸夭折後,翔子的身形日漸憔悴,出現產後憂鬱症的症狀數年,甚至瞞著丈夫讓第二次受孕的胎兒流產。金男雖然整天在法庭上關心弱勢,但卻沒有注意到身邊妻子的精神狀態,直到一次激烈的爭執,金男才猛然發現妻子內心的痛苦,他試著用愛與關懷來修補兩人之間的關係,並培養繪畫的共同興趣,重新找回希望與勇氣。

【幸福的彼端】是一部描繪女性產後憂鬱心境的電影,也是曾經受嚴重憂鬱症所苦的導演橋口亮輔從未放棄希望,歷經六年空白期,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寫出人們在互相扶持後所擁有的感動。

一個人總是容易常常感到無力,然而,如果有另一個人的支持,希望就會存在。根據腦神經科學研究顯示,愛與關懷的產生需要有同理心,而同理心可說是與生俱來,因為在我們的腦中,有一群可以反映外在世界的系統,使我們能夠理解別人的行為及企圖、彼此溝通、互相關懷,我們稱為:鏡像神經元 (mirror neuron system )。其範圍大概包括了大腦的前運動皮質及頂葉,當我們看到對方在從事的行為時,此區域會產生反應,並在腦中出現類似動作的反應,因此稱為「鏡像」。

曾有一位長期在研究移情作用神經基礎的荷蘭腦科學家也表示,人們能夠體會別人的感情,這種能力和鏡像神經元有著密切關係。譬如看到一隻蜘蛛爬到別人腿上時,就會感覺好像有東西在自己腿上爬一樣,原因也是腦中的鏡像神經元被活化了,因此,特別能夠體會別人感受的人,他的鏡像神經元系統也會顯得特別活躍。

由此可以了解,當我們想:別人在想什麼?想要從事關懷他人的行動,這些都是同理心的產生,而同理心同時也是人際關係建立的重要能力,使我們能夠在內心中模擬及感受與對方相同的情境。

我們的大腦具有很高的可塑性,若目前與人溝通、關懷他人的神經通路是不良的,只要我們願意,都能夠藉由「操練」頭腦,用好的神經通路來取代不理想的。假使我們能夠對腦中鏡像神經元的機制掌握得愈多,便更能運用這些知識去促進人際關係的活絡,進而做到關心他人,讓身邊的人能感受到支持與關懷。

就像精神健康基金會一直提倡的「每週10分鐘,人際關係好輕鬆」,我們認為每個星期至少要安排10分鐘打電話關心親友,從分享快樂開始,才能做到煩惱的分擔、脆弱予支持、困境給協助。如果是關係密切的家人或伴侶,更要秉持同樣的精神,投入更多時間去陪伴他們,如此,就能如同電影中的金男和翔子,在彼此的愛與關懷中,體驗到緊密的歸屬感而更加幸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