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漠視才是愛

4b1ed82fcf34499771341569c090905d

別再漠視才是愛
──記李家同教授演講

時間:2010.07.10  14:00-16:00
地點:雲林縣教師研習中心
主講人:李家同教授/總統府資政、知名作家
主持人:何政岳醫師/信安醫院院長、雲林精神健康學苑執行長

雲林精神健康學苑搭配「精健道」的內容,每月推出一場講座,7月這一場由知名作家李家同教授演講「活出優質生命──我在印度加爾各答垂死之家的服務經驗」,李家同教授多年前因為訪問德蕾莎修女,而到印度加爾各答垂死之家當志工,透過這場演講,李教授分享了他服務的體驗。

根據胡海國教授所著的《精健道》,優築生命,是做到「當生用心關懷而不惑」,李教授的這場演講,不忘提醒的,正是用心關懷的精神。

關懷不只是給予,而是要兼顧受關懷者的尊嚴,演講開始不久,李教授便做了這樣的提醒。

李教授分享在垂死之家幫忙曬衣服的經驗,他發現衣服都是在曬衣架上打個結,避免被風吹走,於是提議,何不去買些夾子夾住衣服,這樣就不用綁結了。

但旁人卻說:「買夾子是有錢人的行為,但替窮人服務,就要過窮人生活」。這讓李教授頓時明白,買夾子在台灣是人人負擔得起的消費,但對印度窮人來說卻是奢侈,如果要在服務同時照顧到窮人的尊嚴,必須用同理他們的方式去服務。

換言之,李教授提醒大家,關心是種同理,不是施捨,表現對人關心,要能夠做到彼此沒有距離感、當朋友的感覺。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親身的服務經驗告訴他,真正讓印度窮人痛不欲生的,除了身體的飢餓、疾病,更是行乞人生的尊嚴掃地。

李教授在垂死之家當志工時,遇到一個約十幾歲的男孩,三次被送進垂死之家,但都因被妥善照顧,痊癒離開。後來他又被送進去了,這次堅持不願再活著離開垂死之家,因為垂死之家外的世界毫無尊嚴,是痛苦至極。

男孩堅決地不吃不喝,唯一願意接受的「照顧」,就是有人握著他的手,傳遞一點溫暖心意,最後,男孩病逝了,李教授目睹男孩雖死去卻睜開雙眼,表情讓他頓時明白什麼叫作「無語問蒼天」。男孩的悲劇如此讓人嘆息,但更讓人難過的是,在印度有四億七千萬窮人,換言之,這樣的故事在印度天天上演。

印度是個施行種性制度的社會,向來是窮人服務富人,富人對於路旁的窮人則是理所當然地漠視,德蕾莎修女創辦垂死之家,樹立了另一種典範,由富人服侍窮人,希望發揚人性的光輝,讓印度窮人感受一點尊嚴與溫暖。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德蕾莎曾這樣說。所以在垂死之家,與其說是服侍窮人,不如說是一種對弱勢者的關心,是一種愛的宣揚,就算解除不了垂死者的病痛,挽不回他們的生命,也要讓他們帶著尊嚴與溫暖離開人世。

「不要忽視這個世界的不理想」,李教授殷殷提醒著大家,善良的人一定要多同情弱勢的人,讓他們感受關懷、感受尊嚴,對社會來說,這也是穩定、提升的力量,我們依然都是受惠者。

演講後有聽眾問李教授,如果想去印度當志工,要注意什麼事情,李教授的回答是:「展現關心,不一定要到印度去」。

的確,如果用心、有心,我們的周遭就有太多可以讓我們表現關懷的機會了,關懷的燭光,何不此時此地就點燃,照亮眾人的生命呢!

bc046d14ac2ea56142e7aa900f7a3bc6

 

One Comment

發佈回覆給「分享」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