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美‧腦內世界

4bb1606c130c0

看看羅丹的雕塑「沉思者」,為什麼我們沉思的時候,總是低著頭,把手放在額前呢?

再看看馬奈名畫「草地上的午餐」,一群衣冠楚楚的紳士鄉間午餐,卻是ㄧ個裸女作陪,這又是怎麼回事?

台大醫院腦神經外科杜永光教授從腦科學的角度,解出了這些藝術鉅作的新意,原來,我們的智慧功能在額葉運作,這也就是沉思的時候我們用手托住額頭的原因;原來,一個充滿情慾表達的畫作,是我們邊緣系統的功能展現。

再看看梵谷晚期的畫作(如「星空下的夜」),為什麼會有螺旋的線條呢?這是畫家的美感表達,但在看在杜教授眼裡,卻也可能是因為梵谷患有中耳炎。杜教授說,梵谷和高更決裂後,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損失的不只是聽力,由於管理平衡感的器官也位在耳朵內,連帶影響梵谷眼睛轉動的功能,與畫家的視野……

就這樣,透過一則則名畫背後的小故事,杜教授不但引領大家探索大腦的奧秘,也讓這場智慧巡禮講座儼然然像一場西洋名畫巡禮。恰如講題「世界之美‧腦內世界」,數十幅名畫的輝映,讓這場腦科學講座洋溢著美感的體驗。

4bb1608bb9363

 從額葉、頂葉到邊緣系統,再從皮質、腦室,微觀至神經元、腦血管的分佈,杜永光教授從腦的外觀,一層層向聽眾解析腦的構造,但別以為這些知識是現代人專屬的見解,看看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教堂的壁畫「創世紀」,上帝背後的那個渾圓,造形像極了人類大腦,而上帝向亞當伸出手指,傳遞祂的思想,感覺就像在描繪神經元突觸的運作,當年米開朗基羅為了描繪人體,透過解剖了解人體構造,說不定,對於人類智慧在大腦運作的原理,他早已有所領會!

但不能否認的是,當代的科技的確改變著我們對大腦的詮釋,譬如杜教授就說,過往我們認為「生命中樞」在腦幹,因為這個地方掌管我們的呼吸、心跳、脈搏等生存功能,但現在我們認為,真正的「生命中樞」在視丘下部(下視丘),這個地方掌管我們的新陳代謝,還有體溫、水分、飽足感的平衡,也控制我們的成長激素、第二性徵,如果該處功能不健全,一樣危及我們生存,但腦幹的功能,如呼吸,現在我們已經能用機器來取代。

這場講座吸引156人參加,不少聽眾有備而來,長達四十多分鐘QA時間,提問包羅萬象,仍飽足不了聽眾求知的熱切,但能成功引起大家對大腦知識的探索興趣,智慧巡禮的第二站,亦不虛此行!

 

One Comment

  1. 演講也精采,文章也精采!!

發佈回覆給「不虛此行」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