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與生活】增強腦力 腦力的操練/胡海國教授

【腦與生活】增強腦力 腦力的操練

文/胡海國教授/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臺大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

 不論在臨床上,或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有不少人是處在腦力不夠用的狀態下。例如有些人會因為工作忙碌,缺乏休息,引發情緒暴躁;因為事情太多,煩惱太重,也會使腦力負荷不起,產生失眠的現象。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有些病人原來的精神疾病治療得相當成功,已經沒有什麼精神症狀的困擾,也很高興能夠找到一份工作,但往往在工作1、2個月後,又開始出現睡眠品質不好、情緒不穩定的狀況,甚至引發原來精神疾病的惡化。

有一位典型的案例,他原本的工作是擔任工程師,因為有憂鬱及焦慮的疾病困擾而來接受治療。在治療當中,他也規劃了一些休閒活動及運動。經過1個月的治療之後,症狀全部緩解。他在症狀緩解後,回到原來的公司上班,同時被調到業務部門去工作。他原本以為在公司的各種職務中,這算是比較輕鬆的一份工作,但沒想到,對他而言反而是面臨了新的挑戰。他接下這份工作後,不但每天需要一直做新的工作計畫,還要跟同事舉行業務會議。
這份全新的工作雖然比原來自己負責設計的工程師工作要輕鬆點,工作不那麼緊湊,而且不需要自己擔負起一件設計工作的全責,然而在這種新的工作領域中,不只是白天要跟同事互動,進行公司業務的規劃,而且在下班之後,他還是放不下原來開會中的種種業務規劃的議題。

就精神樂活的觀點而言,學習面對生活挑戰與壓力的過程中,就是在學習面對環境應對進退的心理技巧,學習在環境變動中,能找到對應角色的新平衡點。透過用心從事的經驗,學習、體會跨越現實困難的感受。如此,一個人可以學習用不同的角度來看人生的種種事件。

也就是說,環境的種種變化,也可以培養個人對人生種種事件的多元性觀點。經由不同的觀點,學習、體會自己在不同情境下、不同觀點中,面對挫折、失敗、迷惑與順利的種種場景所衍生的情緒反應,就可以提昇自己看待人生的高度,使自己達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體驗。

而要練習持久性、永續性快樂的方法,一般來說,只有自己的快樂或只有自我豐富,這種快樂及豐富不一定能持久或永續。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與其他人共同分享生命的成就,與共同分擔生命中的困頓,才可以保證有持久性、永續性的快樂。以下是我的2點建議:
(1)每個星期能安排10分鐘關心親友們包括打電話、使用通訊軟體…等互通訊息的方式。
(2)鼓勵每個人在內心上與生活上要增強跟別人在一起的歸屬感。

除骨肉親人外,能結識三五成群的好友,平常互相分享快樂,有生活上種種困擾時,能有人傾訴,能互吐心聲。當軟弱時,能互相鼓勵、支持,萬一人生有大變動、大困境,就可以適時地互相給予必要的協助。

總而言之,腦力不夠用是現代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每個人都可能有機會碰到。所以,每天生活中除了為柴米油鹽,掙得生活必要的薪水,及追求個人成就之外,也需要加一份腦力操練的用心,培養每天有益腦健康的生活習慣。對人生的種種變動,能以茁壯的頭腦來應對,能以心腦操練的方法,累積應對進退的方法,並逐步建立對人生種種事件的多面向觀點。如此,應該可以順利地增長應對變動人生的智慧,能以充滿活力的身體,以正向的心情面對不可知的明天。

簡單的來說,所謂腦力的操練,包括「築腦與築心」的心智充能,及「築我與共築你我」的人文內涵充能兩個面向,只要用心生活,就能以善用壓力當作基本的工夫,隨時警覺、自然地接納人生的挑戰。腦力可能會有所不足,因此不要鬆懈每天的心腦操練。萬一腦力真的不足,也要及時尋求三五成群好友的協助。在必要的時候,例如有精神功能困擾,以致影響每天生活的快樂感與舒適感,影響自己的工作效率、人際關係時,就必須及時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幫忙。

出自胡海國(2014)。《精神樂活》。出版: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