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報導】2017台北優築生命教室5月場

【2017台北優築生命教室5月場】

劉震鐘醫師-大腦亂了?還是病了?–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聽講筆記

紀錄志工:彭怡庭

 社會大眾被動接觸有關精神病相關資訊的管道非常單一,不外乎是報章媒體,然而和精神疾病相關的訊息通常出現在這些傳媒的社會版,造成大多數的人對精神疾患的討論避之唯恐不及。

 但是精神疾患真的這麼可怕嗎?他難道不能被治療嗎?劉醫師在演講中提到:「多數的個案並非不能治療,而是不來治療」。

過度緊繃的身心

 精神病其實並不可怕,劉醫師說精神病其實可以看成是在脫離狀態之後,卻一直持續著的過度強烈的情緒反應,舉例來說:每個人在面對緊張的狀況時,會出現手心冒汗、腹瀉等等生理上的反應,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若是已經離開了會讓人緊張的狀態,卻還是時不時的陷入緊張的狀態,則需要多加注意自身的精神健康狀況,可能這樣的狀況就是罹患了精神疾病也不一定。

 但希望大眾不要一味的緊張自身的狀態,進而對自己做出不適切的診斷,就像上述的,這樣的疾病並非不能治療,問題在於患者不去求診,若是對自己的症狀有一些疑惑或是已經產生了所謂病識感,希望患者可以和專業的醫師做討論來做診斷。

精神疾患的診斷

 精神疾病和所有的生理疾病一樣,雖然會有一個診斷標準,但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一個模糊的判定地帶,人的精神、行為對腦的健康狀況和運作有非常大的關聯,大腦分成很多不同的區塊來運作不同的行為表現,生活中各式的行為都會是一種精神是否健康的評量標準,所以出現了一些像是幻聽、妄想等等的症狀也不一定是思覺失調症。目前在醫學上對精神疾病的判定以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SM-5)為基準。

 思覺失調症是診斷中相對地出現率較高的症狀,根據統計數據約一千人之中就有三到五人罹病,得病的機率男女相當,只是男性通常是較早發病的族群。青壯年階段為發病率最高的時期,但所謂的發病並非急性的一種症狀,他會先出現些許的前驅症狀例如:社交功能開始退縮、脾氣變得格外暴躁、睡眠狀況不好等等都是所謂的前驅症狀,但看見這些前驅症狀請先不要驚慌,以上的前驅狀況若是持續六個月以上都沒有改善的跡象才需要去尋求醫療幫助。

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

 什麼是思覺失調症呢?思覺失調症其實是近幾年來才更名的名詞,以前被叫做精神分裂症。

 思覺失調症有幾個外顯的症狀,像是出現幻聽以及幻覺、混亂或言行怪異還有社交退縮都是,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病程併急性發作,也就是說有些患者或許已經能在治療過後,長時間的保持在不發病的狀態,但也極有可能因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再度引發症狀。

不怕服藥只怕停藥

 而對於這方面的用藥模式,通常遵循著找副作用最小的藥物去讓慢性的病人服用,因為藥物的功用其實大同小異,有些藥物的藥效非常的強,但卻伴隨著更大的副作用,對身體也是一種非常大的傷害。

 關於服藥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不能自行停藥,因為這可能會使之後復發再用藥的藥效降低,最好還是聽從醫師的指示用藥,相信醫生也會根據他專業的判斷,依照患者的狀況去調整藥物的用量。

保養頭腦、免除煩惱

 當我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到壓力或身心調適不過來的情況,我們更能體諒他人並建議尋求醫療的幫助。而保持我們精神的健康,平常例行保養頭腦、免除煩惱,便是最好的良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