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生活內容 優築生命

精神健康基金會在2010精神健康嘉年華活動的宣傳文案上寫了一句「美女都不愛眼袋,但我們都要好好愛我們的腦袋」,讓我覺得很有意思,不管是白髮、皺紋、眼袋,許多人都害怕變老,彷彿老了就不再美麗,但是,我卻很喜歡欣賞老年人皺紋,不管老當益壯的、面容慈藹的,每一道皺紋都像是一則雋永的故事,訴說著他豐富的人生,每當端詳他們的面容、或與他們為伴,總覺得心境飽滿。

時光不可逆,生理必然老化,既然青春無法永駐,我們不如認真地循著歲月,豐富自己的人生。愛不愛眼袋都沒關係,但無疑地,好好地愛我們的腦袋,是拓展人生的不二法門。人說相由心生,我相信,如果人生飽滿豐碩,心境不斷提升,不會害怕面容老化,那些散發慈祥與睿智,臉上刻著一道道美麗皺紋的長者,也是在人生歷程裡善用腦力,優築生命的智者。

流行、財富、名位、掌聲……,我們是不是不停地在追求,卻在疲於奔命之際,內心空虛,生活匱乏,還不時欽羨著別人能過得多采多姿、洋溢幸福的笑?
其實,豐富人生的基礎在大腦神經迴路的多元性,即便是每天重複的事情,多元的迴路讓我們能從不同的角度思索、觀想,從而產生新的體驗與作為,逐步改變人生的樣貌。我們可以從幾個層面的生活內容,來操練大腦,建立更多元的神經迴路,以豐富自我:

1.生活內容的反應性與經驗性
受到老闆批評時,除了生氣回嘴,是否也能想想,為什麼老闆會批評我?或是試著從他的角度為他想:老闆是不是壓力太大了?或是用更大的格局來思考事情:我應如何與他共事,才能讓事情更順利?對這連串問題的思考與評估所獲得的就是生活內容的「經驗性」,反之,若一昧只及時生氣回嘴,不加思索,這就是「反應性」。過度的反應性,會使生活內容貧乏。

2.生活內容的工具性與目的性
我們做的每件事,都有其在個人、社會以及文化等層面的意涵,以工作來說,它可以創造自我價值、服務人群,如果我們將體現這些意涵作為「目的」,享受其中,而不只將工作當成有形名利的追求「工具」,無形之中,因為深刻的意義感,自我的價值感提升,自信心變強,心境也就越安適而充實。

3.生活內容的應用性與基礎性
所謂的「基礎性」,就是著重人、事、物的基礎價值所在,專注體現,而不要讓人、事、物附加的應用功能凌駕本質,以交朋友為例,與朋友在一起是享受朋友間的友情,相互學習與提攜,這是交朋友的「基礎性」,若只是想著利用朋友的人脈關係,求一己之外在成就,這是過度「應用性」的表現。

當我們將目光從人事物的反應性、工具性、應用性,轉移到經驗性、目的性與基礎性的體驗,人生將因此豐富,思考由單向而多元、心靈由匱乏而豐盛、我們不再呆板僵化,而是事事充滿彈性,幽默以對,人生也就漸漸避開柳暗性,而逐步拓展花明性。

如此一來,我們的智慧將隨歲月增長,各種體驗深深烙印生命中,而腦的結構功能也隨之改變,帶給自己深刻的影響,也散發睿智、慈藹的光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